结合院系根据听课月活动方案,法律系于4月8日下午在文科楼六楼会议室举行应用教学法研讨会,会议由系主任林发新主持,全系教职工参加了研讨会并积极发言。
重视“应用型”课程设置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以培养职业化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法律实务课的设置和实践的机会,加大对职业化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实践环节的课时数,特别注重对职业化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处理法律实务能力培养。比如民商法、刑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继承法等这些与实务有密切联系同时应用范围又较为广泛的法律实务课程的设置上应比重加大同时增加实践机会,可以尝试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的模式。如将庭审观摩,法律调查、法律咨询、社会调查等可纳入其中。
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法律系50%以上的教师具备“双师双能型”资格,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备律师执业资格。律师的工作实践可以很好地指导课堂教学,鲜活的案例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今后,法律系将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挂职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继续推进案例教学法
老师们一致认为,案例教学是应用型教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法学专业课程大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真实案例引发思考,从而学法条、知法理。案例教学法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指的不仅是学习的内容,即案例,还包括教授的方法,即要求学生自己领悟出案例的内容,教师只是从旁引导,其提供给学生练习、理解、适用、归纳、评价法律等认知能力,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以讨论案件为主。此外,庭审抗辩式教学(模拟法庭、旁听、庭审评析)是法学专业特有的教学手段,且已受到相关司法实践部门的认可与好评,这些优势和传统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进一步加强诊所法律教育
诊所法律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办理真实的案件,从实践中学习。 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办理的真实案件而制订的。法律系采取的是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案例,在现场能自如面对当事人的提问,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对当事人予以解答,有利用与学生培养自信、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学生,这种模式能很直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将来学生从事法律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们认为,法律系应该进一步加强诊所法律教育方法,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中锻炼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法律系 宋海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