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法学院实践队于1月31日前往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开展入户普法宣传、了解古建筑物文化、参观当地土楼法院、采访当地村民等系列实践活动。

感受特色法治文化
实践队来到南靖县书洋镇人民法院,在庭长热情招待下,零距离感受土楼特色法治文化。书记员带实践队从外厅介绍南靖土楼“方圆文化”里的家国情怀以及各村庄的家规祖训,家训多以楹联或诗词的形式记载在族谱上,题写在宗祠里或镌刻在土楼门厅间。队员们也从淳朴的家风民俗中领悟土楼自古以来“外圆内方”的处事原则,感受客家人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

参观土楼法院
随后,实践队来到法院内厅,其主要展示土楼文化调节法。法院主要采用土楼建筑与法律程序相结合的模式,展示借景说情、借物说理、借案说法的现场,土楼法院将土楼人家的忠孝廉节渗透到法院工作中,以古建筑文化为依托,以为民服务为切入点,深挖传统文化建设内涵,打造新型的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廉政文化展厅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土楼之最——顺裕楼,深入学习土楼建筑文化,领悟风土人情。顺裕楼坐落于南靖县石桥村,大门楹联取自“顺时纳枯,裕后光前”,俗称“大圆寨”。村内有20多座不同形状的土楼,层次和造型丰富,别具一格。顺裕楼从1927年开始筹建,历时20年完工,总面积多达4000多平方米,是南靖最大的圆形土楼,于2016年3月评选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为世界上最大房间数最多(单圈)的通廊式圆形土楼。楼外墙保存完好,楼内到处贴有祝愿子孙兴旺,财源茂盛的红对联或红字幅,十分醒目。

土楼特色建筑法治文化
实践队结合专业特色,在顺裕楼开展了“学习二十大,普法进万家”活动,对居住在顺裕楼的老人们进行普法宣传。耐心细致的解答当地老年人赡养问题和老年人权利的救济,介绍当今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护理保障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学习法律法规,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立足土楼保护情况,融合生态人文环境保护,实践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高群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意识。村民们表示,土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委会一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城乡建设,因地制宜保护历史文化。


为土楼居民进行普法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特色传统建筑,探寻古代匠人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挖掘到科学与艺术的价值,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普法进万家活动,帮助居民们更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提高基层法律意识,扩大了普法宣传覆盖面的同时,也让法学院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成长,发挥法学生在提供法律保障建议方面的优势,对于基层民众的法律需求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零距离感受特色法治文化。